IMG(精選版)_0137.jpg

來美國這幾天都在開車,第四天來體驗一下舊金山的大眾運輸

舊金山著名的地形起伏,城市間的高度與坡度變換造就了許多不一樣的視野

如果說台北市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城市中每一條道路都可以看到山的城市,那舊金山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建造在山上的一座城市

因為我們在舊金山的幾天都是住在聖荷西(San Jose),要去舊金山市區,我們選擇的是乘坐Cal Train加州火車,從Lawrence勞倫斯站坐到Millbrae密爾布瑞站

轉乘BART舊金山灣區捷運到Powell St後就開始我們一天的行程了

 

灣區移動?還行

在去美國之前對老美的印象除了開車還是開車,事實上去之後也還是如此,但政府單位對於大眾運輸的建設還是不遺餘力的投入很多人力與經費

舊金山的軌道系統至少有四種以上,其複雜的程度也是有點超乎我的想像

從聖荷西要到舊金山,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Cal train,最然中文名稱翻譯為加州火車,但這條短短124.6公里的路線一點也不加州,反倒是命名為「矽谷火車」還比較實在

Cal Train事實上就是一條連接舊金山到矽谷之間的一條鐵路,而運量的部份在2017年2月的平均值,在平日的日運量為62,190人,週末大概是1.1至1.5萬人左右。

這是什麼概念?台北捷運板南線在同期的月運量人數為2,046,706人,若平均除28天(把週六日也納入平均值),板南線的平均日運量也有73,097人

這樣的比較不一定有意義,事實上板南線也許應該跟BART進行比較,只是用板南線的數字還是比較有感

Cal Train的雙層車廂很酷,也許是大家都沒有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上班時間車廂還是滿空的,乘坐起來也很舒服。

 

IMG(精選版)_0127.jpg IMG(精選版)_0128.jpg

IMG(精選版)_0129.jpg

 

IMG(精選版)_0130.jpg

 

IMG(精選版)_0131.jpg

 

IMG(精選版)_0132.jpg

 

Bart灣區捷運的一日有感體驗

1957年舊金山捷運局成立,正式開啟了灣區大眾運輸的里程碑。隨後在1972年,捷運正式營運

灣區捷運一共44個車站,總長度為167公里,在2017年的年運量達到1億2420萬旅次

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多,但台北捷運117個車站,總長度137.5公里,在2017年的整體年運量為7億4607萬旅次

相較於灣區捷運,台北捷運總路線長度只短了29.5公里,但車站反而多出將近三倍,相較之下台北捷運顯的有效率多了

車廂的部分比較像是台鐵車廂的配置,每個人都有舒服的軟墊

雖然軟墊是比台北捷運的塑膠座椅好坐,但陳舊感還市有點明顯

IMG(精選版)_0133.jpg

 

IMG(精選版)_0134.jpg

 

IMG(精選版)_0135.jpg

 

IMG(精選版)_0136.jpg

 

IMG(精選版)_0137.jpg

 

舊金山的美麗與貧窮

之前在網路上的一篇文章說舊金山市全美國貧富差距最大的城市

M型社會的發展,連我這個第一次去的觀光客身上都明顯感覺到

重要交通出入口的流浪漢以及在街道上不時傳來刺鼻的尿味,都讓我驚訝這樣的一個城市背後潛在的不安定性到底是什麼?

IMG(精選版)_0138.jpg

 

IMG(精選版)_0145.jpg

 

IMG(精選版)_0139.jpg

 

IMG(精選版)_0140.jpg

 

IMG(精選版)_0141.jpg

 

猶太藝術博物館

在城市中心的猶太藝術博物館在19世紀的時候是一個變電所,與當年曾在舊金山工作的恩師通電話時他也還有當時變電所的模糊印象

在20世紀初由建築師改建變電所之後融合新與舊、傳統與創新的元素建造了這棟猶太藝術博物館

事實上猶太的議題是嚴肅的,但比起在柏林談這個議題,舊金山以「藝術」的方式介入,沒有這麼沉重,多了藝術的氛圍

當天因為小朋友還小,對於這個議題我們也沒做功課,在加上當天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只好留到下次再來逛大師的作品了

IMG(精選版)_0142.jpg

 

IMG(精選版)_0143.jpg IMG(精選版)_0144.jpg

 

芳草地花園Yerba Buena Gardens

對於這個公園其實並不陌生,公園旁的St. Patrick's Catholic Church更是在研究所恩師的簡報中看過好幾次

印象中依稀還有當時周邊都還未開發的樣子

站在公園內背對著教堂有一座大型的人造瀑布,這個裝置藝術同時也是一座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是“一個神聖的空間......意味著要經歷一次文化朝聖和轉型之旅。”

從花園進入噴泉,從東邊牆面的文字閱讀,通過瀑布下方,然後退出到花園,代表:文化朝聖和沈思的轉變的隱喻之旅。

而這個公園的出名除了週邊環境與歷史的氛圍,也是好幾年APPLE產品的發表會場地

 

IMG(精選版)_0146.jpg

 

IMG(精選版)_0147.jpg

 

IMG(精選版)_0148.jpg IMG(精選版)_0151.jpg

 

IMG(精選版)_0149.jpg

 

IMG(精選版)_0150.jpg

 

IMG(精選版)_0152.jpg

 

IMG(精選版)_0153.jpg IMG(精選版)_0154.jpg

 

兒童創意博物館 Children's Creativity Museum

要不是有小孩,應該也不會對這個點有興趣

但進來後真的是處處驚艷阿!不是對於兒童所成就出來的作品感到驚訝,而是在產出的過程、運用的方法感到驚奇

這個博物分為六個部分,動畫工作室、、社區實驗室、創新實驗室、想向實驗室、技術實驗室以及音樂工作室。

每一個點都很特別。兒童創意博物館

IMG(精選版)_0155.jpg

 

IMG(精選版)_0158.jpg IMG(精選版)_0157.jpg

 

兒童參與的好工具Mystery BOX Challenges(神秘箱的挑戰)

Step1. 依據不同年齡拿取挑戰題目(2-3歲、4-6歲、7-8歲、8歲以上)

Step2. 選取寶盒(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材料)

Step3. 運用寶盒內的材料以及桌上的紙膠帶完成挑戰

心得:兒童工作坊的工具有很多,但當我兒子抽到題目的時候,我有點驚訝

題目是:Something that can move the ocean to a new planet 做一個物品能將把海洋移到新的星球上

不要說我兒子沒想過這件事,連我到40幾歲都沒看過這樣有創意的題目

而寶盒裡的材料很多很多都是用資源回收的物品,例如吸管、不用的拼圖、冰棒棍、繩子、軟木塞等等,是一個兼具創意與環保的工作坊。

因為題目相當有創意,所以最後呈現的作品也是天馬行空

重點是這樣子的操作過程對於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但對老美來說一切都發生得很自然

發寶盒的女生很fashion,很年輕的黑人、很熱情,聽著音樂,手裡一邊放置寶箱內的材料,這一切創意的過程,對老美來說彷彿就是Daily Life,也是美國兒童的創意養成

IMG(精選版)_0159.jpg

 

IMG(精選版)_0160.jpg

 

IMG(精選版)_0161.jpg

 

IMG(精選版)_0162.jpg

 

IMG(精選版)_0163.jpg

 

IMG(精選版)_0164.jpg

 

IMG(精選版)_0165.jpg IMG(精選版)_0166.jpg

 

IMG(精選版)_0167.jpg

 

IMG(精選版)_0168.jpg IMG(精選版)_0156.jpg

 

IMG(精選版)_0169.jpg

 

IMG(精選版)_0170.jpg IMG(精選版)_0172.jpg

 

 

IMG(精選版)_0173.jpg

 

IMG(精選版)_0174.jpg

 

IMG(精選版)_0175.jpg IMG(精選版)_0176.jpg

 

IMG(精選版)_0177.jpg

 

IMG(精選版)_0178.jpg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SFMOMA

以芳草地花園為核心,周邊其實都滿好逛的,MOMA就在花園的北側,從花園走過去,遠從軸線上就可看到MOMA的建築物

博物館原建於1935年,當時為美國西岸第一座以現代藝術為主題收藏的博物館

新的建築物由瑞士的建築師 Mario Botta 所設計,在1995年由舊金山市政府斥資6000萬美元所建造而成

也許是受到柯比易的影響,現代主義在幾何造型上與都市空間相嵌的展現,在這棟博物館依舊明顯

一進大廳挑高38公尺的圓柱排列應該是這棟建築物室內最具有特色之處,往上看樓頂還有空橋,頂部以玻璃構成,將自然光引入室內是建築師當初的重要目標之一

也是因為當天的行程很趕,而樓以上的展區沒有進去,只去了一些開放的區域

在二樓的商品區很好逛,具有藝術代表的小東西很值得買,送禮自用都很得體,畢竟SFMOMA在世界的藝術圈還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IMG(精選版)_0179.jpg

 

IMG(精選版)_0180.jpg

 

IMG(精選版)_0181.jpg IMG(精選版)_0182.jpg

 

IMG(精選版)_0183.jpg

 

下樓遇到寶

在經過具有星際大戰的科技感穿堂後,下沉的大階梯與藝術品的對話有種探險的渴望

Sequence是在舊金山出生的藝術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在2006年所製作的作品

作品是由高13英尺、寬42英尺、長67英尺的實心鋼製成,總重量約235噸,彎成幾個重疊的S和八字形

在設計上,走在迷失方向的輪廓內是一種超現實的冒險旅程。

塞拉在2011年對他的作品所說過:“'S'是一條在樂曲中心反轉的樂段,你可能會擔心你是朝著同一方向走回來的,但你不是。“

 

IMG(精選版)_0184.jpg

 

IMG(精選版)_0185.jpg

 

IMG(精選版)_0186.jpg IMG(精選版)_0188.jpg

 

IMG(精選版)_0187.jpg

 

IMG(精選版)_0189.jpg

 

IMG(精選版)_0190.jpg

 

IMG(精選版)_0191.jpg

 

舊金山的Cable Car至今依然是都市中最Smart的選擇

叮噹車早在1873年就被發明出來,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以及火災的發生也影響纜車的營運

但最大的危機應該是1947年當時的市長發現公共汽車的成本比纜車要便宜,所以宣布了「這個城市應該儘快擺脫纜車線路」

但也是因為後來企業主、社會團體以觀光的角度、纜車做為時代的價值等等成功的保留下來纜車的系統

我們才得以在纜車發明後的一百多年,仍舊看著他穿梭在舊金山陡峭的街道上

以往都只在電影裡看到舊金山的纜車,但實際走了一遭後對於舊金山很有感

這樣的坡度還能夠蓋這麼多的房子,然後還能衍生出這樣的交通系統...只能說人類求生意志下的成果是甜美的

而早期從人工、簡單機械的創意多半與大自然融合的恰到好處,沒有太多的浪費與污染

反觀石化工業時代開始,因為「需要」而衍生的「消耗」則一步步的危害著我們的生活環境

 

IMG(精選版)_0193.jpg

 

IMG(精選版)_0192.jpg IMG(精選版)_0194.jpg

 

IMG(精選版)_0195.jpg

 

IMG(精選版)_0196.jpg

 

IMG(精選版)_0197.jpg

IMG(精選版)_0198.jpg

 

IMG(精選版)_0200.jpg

 

簡單的智慧

纜車如何迴轉?事實上火車的發明比纜車要早很多,彰化的扇形車庫為了要讓不同的貨車進出達到最高的效益,設置了轉盤,精準的達成任務

舊金山的纜車系統舉世聞名,在沒有去舊金山之前應該沒有人會想到這樣龐大、知名的系統

「掉頭」這件事情會如此簡單而直覺吧!

 

IMG(精選版)_0201.jpg

 

IMG(精選版)_0202.jpg

 

老美的城市浪漫

什麼是「浪漫」,富有詩意,充滿感性氣氛的情境。中國人講: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人」只佔了1/3

剩下的就靠天時與地利,而地利指的是不同環境之下營造出來的環境本質

這幾張照片是在Ghirardelli巧克力工廠前的港邊拍攝的,低矮且隱身在樹叢的建築、比建築還高的大喬木、遠方的山脈、大片的綠地在加上平靜的海面

「地利」就在這獨一無二的環境中被體現出來,下午的陽光像是琉璃般的灑下,配上略冷的10月底,蕭瑟感帶上一股「天時」

而天時、地利,自然人和的浪漫對於旅人來說是怦然心動的

 

IMG(精選版)_0203.jpg

 

IMG(精選版)_0204.jpg IMG(精選版)_0206.jpg

 

IMG(精選版)_0205.jpg

 

 

IMG(精選版)_0208.jpg

 

IMG(精選版)_0209.jpg

IMG(精選版)_0207.jpg IMG(精選版)_0210.jpg

 

IMG(精選版)_0211.jpg

 

IMG(精選版)_0212.jpg

 

IMG(精選版)_021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粒云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