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是個慘劇,因為記憶卡回台灣後不見了,這件事就是告訴我們說,當日是當日畢,拍完立刻存檔就不會這樣了
標準觀光客行程,對於沒有去過舊金山、甚至是美國的我來說,任何事情都是新鮮的
有了小孩之後才會想去加州科學館,去了之後覺得驚豔,以後要再去
倫巴底街、漁人碼頭都是知名景點,自由行除了自由,更多的是體驗了美國人的「生活與休閒」
建立在「真實」生態環境上的科學中心
科學不應該是一件艱深易懂的事情,加州科學館有點顛覆我對於「科學館」的想像
科學館起源於1853年,至今已經164年的歷史,對於歐洲的博物館來說,164年並不算久,但卻見證了美國科學演化了重要時刻
1853年由七名男子所成立的科學院,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1916年在金門公園找到新家,1989年在次經歷破壞性的地震
2008年由著名建築師Renzo Piano設計的新科學館的落成,開啟了美國最現代化博物館的時代
在這裡熱帶雨林以及潮間帶生態系令人驚豔,有別於其他國家以標本、場景模擬、解說或是一小部分生態系的呈現
加州科學館看到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真實的、活的
在背後所要付出維護管理經費的龐大是可以想像的,但對於科學研究或是科學教育,老美認為這樣的呈現是理所當然的
思想上的差異造就了人民對待事物的看法與創造力,我們還差了一大截
「捐款」是一種特權還是一種尊重?
加州科學館的三樓有著我意想不到的學習空間,無論是實體的標本或教具,或是有老師帶領的學習課程
都讓我覺得美國小孩的資源無論軟體或硬體都非常的具有創意跟啟發性
在三樓還有另外一個空間,玻璃門裡面是一間只有捐款會員可以進入的休息室,而休息室就是在大廳挑高的最上方,視野非常的好
事實上當下可能會有一點小小的抱怨,但美國的公共設施財務自主的情況非常多見,就連公園的維護管理,也多由民間組織NGO或是NPO來承接
而這樣的運作需要大量的經費
這個小空間沒有太多實質上的給予,但這裡給予一個捐款者在聆聽、感受科學館的「尊重」
為自殺者種滿了鮮花 - 九曲花街
這條街跟金門大橋一樣,只要在舊金山拍的電影,大概都可以看到這個場景
40度的斜坡不要說車要走,即便是人要往上走都非常的吃力
1923年之前,這一條路還是直的,從老照片可以看到,這條路在施工的時候路的左側還沒有房子
美國諧星比爾·寇司比曾在其專輯《Why Is There Air?》中描述了倫巴底街:
「他們在那裡建了一個名為「倫巴底街」直線往下的街道,但他們對這種讓人「自殺」的設計並不滿足
——他們加上凹槽和曲線,還在葬有「自殺者」們的地上種上鮮花。倫巴第街,精彩的街。"」
雖然寇司比在2018年9月因為性侵案被關入州立監獄,但講過的話仍舊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形容詞
沒有申請專利的複製景點 - 正版漁人碼頭
世界上觀光景點稱做漁人碼頭的不知道有多少,但台灣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淡水的漁人碼頭
在景觀規劃或設計領域,只要在海岸邊的港口要轉變為觀光產業,免不了都想叫上一聲漁人碼頭
直到這次去了一趟舊金山建了漁人碼頭的「本尊」,才真正體會這之中的差異
舊金山漁人碼頭為18世紀中期後,義大利裔漁夫移民到美國海灣邊的城市,從因為淘金潮而湧入城市的人群中獲取利益
而一百多年來累積的歷史與傳統聞名世界,39號碼頭的海師、碼頭對面曾經關壓重行犯的惡魔島、香濃的海鮮巧達都成為觀光背後的底醞
有別於淡水以「觀光」為目的而設立的漁人碼頭,舊金山的氛圍是「歷史」創造出來的渾然天成
巧克力「觀光工廠」?-Ghirardelli Square(吉拉德里廣場)
Ghirardelli巧克力有名的程度不用在多說,2011年還成為全美國第二大的烘焙品牌
1852年在舊金山的Kearny和華盛頓街道,Ghirardelli開設了一家糖果店Ghirardely&Girard,最終成為現代的Ghirardelli巧克力公司
而現今的吉拉德里廣場則是在1893年因為工廠需要更多空間所購買的
好在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跟火災並沒有對工廠產生重大的破壞,甚至部分製造的業務在災後的10天就恢復運作
工廠所呈現出來現代化專業購物中心的雛形也是在1962年由2個聖方濟各會收購後委託建築師所設計的,重點是保留了當時著名的維多利亞特色的建築樣式
雖然製造巧克力的主要工作已經在別的地方進行,但這裡仍舊維持一部份的製造業務
廣場除了巧克力的賣店、餐廳之外,個性化的小店,與不同行業合作的商業行為、具有風格特色的景觀成就了一個富有歷史記憶、極具產業特色的「觀光工廠」。
來自德州小漁村的驚人吃法 - The Boiling Crab
在去美國之前從來不知道海鮮還可以這麼豪邁的吃,查了一下這間店的由來
有趣的是這間店最早是源自於德州南方的一個小漁村Seadrift,這裡的女主人因為熱情、好客、豐盛的美食,感染到每個來作客的朋友
第一間店在2004年開張,直到現在不管是南加州或北加州都可以豪邁的吃著海鮮、享受著加州的熱情。
伴鬼比賽冠軍?
對於萬聖節這件事情,台灣相對比較沒有這麼熱衷,但近幾年政府開始舉辦大型活動帶動風潮確實讓「不給糖、就搗蛋」這句口號朗朗上口
事實上西洋傳統認為萬聖節是鬼怪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其實與中國的「中元節」、日本的「百鬼夜行」類似
老外用幽默、舉辦裝扮比賽的方式讓以「敬鬼神而遠之」的東方人覺得有趣
在小姨子的帶領之下來到裝扮比賽冠軍的家,在漆黑的街道上,詭異的燈光、骷髏、鐮刀、墓碑、各式各樣的鬼怪元素大集合。這樣的裝扮反而顯的有趣
更有趣的是主人家還結合紅外線感應,在經過一個地方的時候,觸動到機關的棺材會彈起一個玩偶,這真的會被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