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要離開舊金山了,該怎麼說這個灣區呢!
這幾天也來回舊金山與聖荷西跑了好幾次,在舊金山的市區因為地形的關係,城市提供了絕佳的視野,轉個彎就有美麗的風景或夜景
在北邊一點的NAPA,峽谷地形有適合的氣候,造就出迷人、微醺的酒鄉
聖荷西的平原地形,比高的不是建築物而是樹木
美國的地大,房子相對台灣、香港、日本等地的鬆散,與環境和諧的天際線成為無可取代的光景
只是對於能源以及小汽車的使用還是一個不手軟的國家阿~
(反正川普也不重視,哼!)
離開舊金山到西雅圖氣溫驟降了應該有好幾度,出了機場,西雅圖的涼意直上心頭阿!
這麼好的住宿!以後住不到怎麼辦阿!
在聖荷西的幾天,我們的住宿除了用「高級」,我應該找不到另外的形容詞了!
第一次住在美國,幾件事情還是讓我感覺文化之間的差異
一是地毯,在台灣地毯是個惡夢,潮濕+髒空氣,用過一次保證不會想在用第二次
二是設置在水槽下方的絞碎機,這之前就知道了,但第一次看到還是很稀奇
三是開放式的廚房,要是用炒中國菜的方式,整體的裝潢不知道可以撐多久。
除此之外,家具、窗戶、房間配置都沒有差異太大,還有一點,無論在美國還是台灣都住不到這種豪宅阿!
聆聽西雅圖對旅客的宣示
一個國家的機場總是能把「在地化」表現的非常到位(雖然在台灣的機場還沒有這種感覺)
但國家門戶理應如此吧!
西雅圖的塔科馬國際機場於1947年啟用,陸續增設新的跑道,主要的航站大樓也在2003年擴建並翻新成為現在的樣貌
下了西雅圖機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彩繪玻璃,上面有些圖案,沒有查資料,想說這應該跟整個城市的發展故事有些關係吧!
往下走挑高的空間掛了一台小飛機,彷彿驕傲的跟旅客說:波音的總部在西雅圖喔!
清水混凝土的外觀與十一月西雅圖天空的冷,更加深了一份空間凝結的蕭瑟感
機場與城市之間的距離
現在我們的旅遊好像都很習慣了到了當地的機場,一定會有捷運通往市區
查了一下海灣輕軌中央線,是在2009年通車的,但在那之前機場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是遠的、是麻煩的
有趣的是這條輕軌開一開就開到了地下
我們下車的站是在地下,而且同時還有別的公車同步使用路面,這一段的路面倒是比較像是輕軌
這條中央線北從華盛頓大學、中間經過市區(派克市場)、南邊再到國際機場,基本上貫穿西雅圖北中南最主要的幾個據點
我們從機場坐到Westlake(附近就是派克市場)大約經過12個站,費用1.5美元,還算滿便宜的!
Booking到陷阱
這次西雅圖的住宿我是用Booking訂房,這一間Seattle Harmony Apartment(西雅圖和諧公寓)距離派克市場以及捷運站都很近
在網站上的定價是四千多元,當下就有一種賺到的爽感
結果結帳時帳單金額是八千多,當下就傻眼了!原來費用的下方還有一行小字「+XXXX稅費及其他費用」
通常這一筆也不會這麼高,多數都在一千多左右,但偏偏就是這一間的金額幾乎與訂房金額一樣高
就這樣莫名其妙的付了將近2倍的錢出去!
經驗值還是要用錢買的阿!!!
照片看起來很大,事實上2大1小再加上一堆行李還是空間滿小的
精彩的派克觀光團
只要提到魚市場改建或是案例,大家就都會把派克市場搬出來談
在台灣的規劃案中也多次提到這個成功將傳統魚市場成功改建唯一個觀光客聚集地的案例
實際到了現場才發現這個市場其實是一個用建築物做為駁坎概念的設計
在靠海的一邊是一棟6-7層樓的房子,但在路的這一邊只是一層樓的房子,建築物兩邊的高差非常大,事實上跟基隆有點像......
因為到派克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五點鐘了,店家陸續要準備收攤
不過因為適逢萬聖節,每個店家都精心布置,使這個每年吸引100多萬名遊客的市場更具有節慶的氣氛
被遺忘的魔法書店
派克市場的附近有許多有趣的小店,也許是第一次去美國,對每件事物都感到好奇
就在市場對面的轉角,一個很小很小的門面,是一間二手的書店
推開門進去是一間有閣樓的小空間,與其說是書店倒是比較像大學教授的研究室
擁擠的空間、狹小的走道、多到不行的各類書,還有一堆展示其個性的掛布
有趣的是老闆加了很多用手寫的說明在層架上,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一種與顧客之間的互動吧!
派克的對面是一排商店,幾間都是赫赫有名的店家,包括Beecher's handmade cheese以及全市界第一間的星巴克
cheese有名是因為現場製作以及邪惡的Mac & Cheese,一碗下來其實非常的膩,兩個人才能解決一碗.....
全球第一間星巴克比我想像中還要低調,內部也是一樣
只有在角落裡用文件及影像灑落著過去的歷史
座落在西雅圖的港邊,似乎也明白的1971年成立的星巴克,用人魚作為標記,以及以「白鯨記」大副的名字作為命名的用意
事實上星巴克就是一個漁村誕生的地方創生品牌阿!
劉姥姥進大觀園,連麥當勞都很新奇
麥當勞對我並不陌生,還記得16、7歲在麥當勞打工的快樂日子
吃吃喝喝還有cool party,當然還有幾次血氣方剛跟顧客起衝突的回憶
到現在為止一個禮拜也大概會有1、2次在麥當勞消費的情況,說我是麥當勞的忠實顧客應該也不為過
來到美國,當然是要來到發源地瞧瞧阿!
由全球化的發展,除了部分商品有在地特殊性之外,商品幾乎一模一樣,這也沒什麼好驚奇的
有趣的是會進入麥當勞的客人,水準跟顧客品質似乎也都差不多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