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露營了17次,這是第一次嘗試3天2夜的露營
整個行程除了放鬆、還是放鬆......
第一次3天2夜
當然就選了離家進一點點的桃園「拉嘎露營區」
看了照片覺得景色很不錯,又方便到達
但卻在網路上並不是個熱門的點
有點怪怪的,決定親自走一趟
老闆就住在旁邊
不像個商人,因為沒有個味兒
但也是如此的隨性
第二天早上6點多就開了割草機在做事
著實的引擎聲...該醒的、不該醒的都醒了
老闆就是泰雅的原住民
問了一下「拉嘎」的由來,他們說就這裡的地名阿~~
回來後好奇的上網查了一下
發現這裡為什麼叫做拉嘎的資料非常少
好不容易從一篇短論文中找到一點點端倪
早期的原住民透過經驗感覺,將事務分類為一般的概念
藉由感知而認識這個世界
Laka在原住民的感知中代表「上揚」的意思
而命名的概念也是地形猶如「上揚」的概念而得名
而Laka也就是現在桃園市復興區基國派部落的位置
找完資料在回想當時的感覺
還滿有一番體會的
營區所在的位置應該也是以山坡較為平坦的地區所整理出來的平地
談不上兼顧保育
但幾十年下來,地區土壤應該是呈現穩定的狀態了
晚上的螢火蟲不少,可以理解是個沒有灑農藥的地方,很棒
營區裡面有一個小小的水池
從蝌蚪到成蛙,一生的樣態都可以在這裡被找到
這個露營區一切都還不錯
但是第一天晚上2、3點呼嘯而過的超跑車隊
持續將近1、2十分鐘的尬車聲音(看起來車隊超長的)
是一種會讓所有人都醒來的「抓狂」
建議去露營的營友要有半夜被吵醒的心理準備...
優點:
1. 營區不大(不超過10帳就會包場了),小小的,很生態
2. 木平台視野很棒,少數幾個不用爬高山就有好視野的場地
3. 水電、洗澡設備都很足夠(應該是營區小的錯覺吧!!!)
4. 碎石地排水良好,但是部分地方還是有積水喔~~
缺點:
1. 因為就在路邊,晚上呼嘯而過的尬車聲真的會讓人抓狂
2. 營區旁邊就是營地主人的家,也許是正在整修的關係,整體的景觀不是很好,但是還滿生活的啦!!
時間:2015年5月
地點:桃園拉嘎露營區
只要有我爸媽來就會有桶仔雞可以吃啦!!
在野外包餃子很有fu
第二次「下雞」,經驗豐富不少~~~
老媽包餃子的功力還是很厲害的
下雨過後
早上起來的晨曦~~超美的
竹節蟲寶寶
在晚上下面這一面灌木林很多螢火蟲喔~~~
老爸跟弟弟,長大以後一家人很少一起出來走走,露營讓家人又聚在一起了
夏天就是要豪邁的吃西瓜阿~不然要幹嘛
一陣大雨(不是大風喔),隔壁的帳棚沒拉水線,整個鋁管折斷
就是這條路,晚上超跑狂飆,有夠吵的
廁所+衛浴
說時在這個木棧板障礙還不少,有大樹、電線等等,大樹應該要保留,但....又邊那條電線杆的支撐一定要這樣拉嗎?
中午下山來到偏僻的森鄰水岸,不錯吃,風景也超有FU的
店裡的電動車,這三小是搶翻了...